English

谁来激活消费信贷

1999-06-18 来源:光明日报 吕志强 我有话说

对老百姓而言,消费信贷似乎是一个金融新产品。其实,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这只是老话新说。60年代后期,浙江省新昌县城关信用社为解决居民建房难,曾以存贷挂钩的形式发放过建房贷款。这实际上就是消费贷款,只不过在当时短缺经济、卖方市场的条件下,消费信贷难以形成气候而已。

中国人民银行前不久发布《关于个人消费信贷指导意义》后,消费信贷成了商业银行拓展业务新的竞争焦点之一。应该说,银行对启动消费的态度是积极的,采取的措施也是切实可行的。就笔者所在的农行浙江省分行来说,开办个人消费贷款可追溯到1994年,那年就有两家支行开办政策性住房金融业务。今年初,当杭州对住房装修贷款还处在争论时,农行就积极准备推出住房装修贷款。如今各家商业银行都开办了这项贷款,浙江省农行系统更是全面铺开,业务范围也从单纯的政策性住房金融业务扩展到个人商业性住房贷款、个人公积金住房贷款、个人住房组合贷款、汽车按揭贷款、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等。从发展上说,个人消费贷款发展前景看好,对启动消费的作用不可低估。但与全省农行的贷款余额相比仍显得很不协调,。据我观察,银行消费贷款在各项贷款中的占比悬殊,并不是消费信贷品种少、手续繁、利率高,而是在于大多数消费者有消费欲望却无消费实力。此类现象全国有一定的普遍性。换句话说,消费信贷市场需求不旺,主要矛盾不在银行。

那么谁来激活消费信贷市场呢?

从国家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政策看,政府虽然积极支持银行开办消费信贷,但激活消费信贷市场仍然乏力。这虽然不能排除“量入为出”的陈旧观念的影响,但我认为最根本的是老百姓对明天的钱是否会明天如数到来信心不足。预期不高又没有保证,老百姓如何会寅吃卯粮,让子孙来还债呢。这是多数居民的现实。因此,尽管存款利率一降再降,居民储蓄总额却一上再上。而对于明天的钱明天能如数到来,收入高又有消费欲望的那部分人来说,却又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制约了消费。真正启动消费,扩大内需,关键还在于如何拓宽就业门路,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同时还需要政府出台一系列的相应配套措施。

首先是政府应让利于民。中国大多数老百姓长期处于低水平的生活状态,谁不希望改善生活。消费欲望提高是必然趋势,关键是消费实力。比如,谁不想买商品房,可是对于大多数工薪阶层,甚至比工薪阶层还要低的人来说,几十万元的商品房又如何买得起。不降低房价,只调低存款利率来启动消费市场是不现实的。事实是最好的证明,从3月份开始的我国电信资费总体水平大幅度降低,下调项目涉及互联网上网费、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初装费、长途电话费和本地电话费等,因而直接导致全国各地出现了买手机、装电话的热潮,成为消费市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市场需求趋旺,必将带动相关产业,政府财政收入也会增长。这实际上也是“薄利多销”各方受益。如果房价、车价居高不下,启动消费市场只能是口头宣传。可见,政府让利于民是真正启动消费市场的明智选择。

其次是完善消费配套措施。没有必备的消费配套环境是抑制消费的又一个重要原因。据某市抽样调查表明:月收入在3000元至5000元之间的家庭,20%的家庭准备买车,50%的家庭对买车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他们又都紧捂着钱袋“光说不动”。这是因为:没有一个良好的汽车消费市场;政策不配套,有的城市目前对于个人买车仍然沿用以前的限制性政策,个人买车除了汽车的价、税费和社会中介部门的收费过高外,还要花相当高的费用通过拍卖竞拍到一张车牌号才能领牌照。有人算过,如果买的是15万元的小车,各种税费加起来要支付22万元。价外收费过高使多数想买车的消费者按兵不动。再加上道路拥挤,停车场缺少,也制约了汽车消费。正如一些消费者所说的:买得起车却养不起车。为此建议城市建设、居民小区建设要与之相配套,如要加快发展立交桥、高架路、停车场等,作为城市建设配套设施统筹规划,同时放开私人购买小车的政策。

再次是重点启动住房信贷。从我国居民的现实需求看,最大的消费潜力在于住房消费市场。有资料表明,全国去年住房消费信贷占国民生产总值不到1%,而美国为55%,香港地区为23%,韩国达11%。中国发展住房信贷的空间很大,关键是让老百姓买得起房子。建议银行开展的住房信贷由政府贴息,减轻消费者负担,以激活商品房市场,带动整个消费市场。这样才能提高消费信贷的比重,真正启动消费信贷市场,从而拉动消费,扩大内需,推动整个经济持续快速稳健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